文/起心N维 图/来源网络,与文无关,侵删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修·蓝博士曾说:“一旦撒下种子,覆盖上土壤,请把它忘记,一切交给大自然。” 只要种下的是一颗善意的种子,因缘果报,生活绝不负于你。 生活也可以这样,无需太过用力,把心安住好,一切顺其自然。 岁月渐远,人心沉淀,许多以前不屑一顾的观念如今却深信不疑,比如命运,比如因果。 水知道谁是命运的主宰 因果与命运,听起来是玄之又玄,它到底藏着什么样的底层逻辑? 《水知道答案》一书中,这样描述日本科学家江本胜博士的科学观察:“水能听,水能看,水知道生命的答案。 听到“爱”与“感谢”,水结晶呈现完整美丽的六角形;被骂作“浑蛋”,水几乎不能形成结晶;听过古典音乐,水结晶风姿各异;听过重金属音乐,水结晶则歪曲散乱。“ 水感知到善意的语言,其结晶都非常整齐美丽,感知到攻击性的语言,则散乱得无法形成结晶,而且样子还惨不忍睹。 人的意念与行为能够改变物质的存在状态,这也许就是因果规律的底层逻辑。 宇宙的能量是贯通的,宇宙是全息对应的。 老子言:“天地与我同根,万物与我一体。” 没有任何事,会无因、无缘地发生。 命运就像一面镜子,它反映了你曾经的每一个想法与行为。 佛家讲,万般带不走,唯有业随身。 随着每个念头的起落,每个行为的落实,我们的命运与生活正悄然发生着变化。 念头是命运埋下的种子 《西游记》中有一句话:“人心生一念,天地悉皆知;善恶若无报,乾坤必有私。” 一个念头就可引发一个因果。 在网上看到过一则《疑邻盗斧》的故事: 从前有个乡下人,丢了砍柴用的斧子,心里认定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,于是密切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,一举一动,越看越觉得那人像盗斧的贼。 在找回斧头前的这些日子里,他每天打开门看到邻居家的房子就很不开心,本来关系很好的邻居也不来往了。 后来,他找到了斧子,原来是前几天上山砍柴时,自己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。 找到斧子后,再看邻居家的儿子,怎么也不像贼了。 一念疑心起,一念嗔心来,因这没有来由的一念,融洽的邻里关系立即变了味道。 佛陀说:“彼起,故此起。” 一个人当下的想法会引来下一刻的体验,所以要时刻警醒当下的每一个念头。 因为,我们在生活里埋下的种子,迟早会开花结果。 著名心理学家卡尔·荣格说:“向外看的人,梦游;向内看的人,觉醒。” 向内关照自己的念头,保持正信正念,生活才能充满正能量。 时间会告知你因果不虚 俗话说,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。 很多人对此提出疑问,为什么有些人臭名昭著,恶贯满盈,却依然声名显赫,富贵通达;有些人宽厚善良,舍己为人,却生活拮据,命运多舛。 因果通三世,你我所见,未必是事情的真相。 曾看过这样一个传说故事: 北宋年间,开封的一个村庄里有一位少年,双腿残疾,父母双亡,以乞讨为生,但他心地善良,乐于助人。 村子的旁边有一条河,乡民来往很不方便。 少年想修建一座石桥,方便大家出行。于是,他天天捡石头,日积月累,年复一年,石头堆成小山。 一开始,人们还嘲笑他自不量力、痴人说梦,慢慢地,大家被他的诚心与坚韧感动,自动投入凿石修桥的劳动中。 在一次凿石中,石头碎片崩瞎了少年的双眼,可他没有丝毫怨言,一如既往地去干力所能及的活。 大桥落成的当天,一场大雨不期而至,少年被天雷击中,当场身亡。 众人惊呆了,哭天抢地,纷纷埋怨老天不公平。 当时为相的包拯得知此事,义愤填膺,挥毫疾书六个大字:“宁行恶,勿行善。”掷笔拂袖而去。 不久,宋朝小太子降生,包拯偶然间发现,小太子雪白的小手上,竟然隐隐约约写着他的那几个字。 包拯枕上阴阳枕,到地府一问究竟。原来,这个残疾少年上世作恶多端,需要三世恶报才能还清。上天安排他第一世以残疾之身过孤苦伶仃的日子;第二世,人到中年双目失明,了却残生;第三世,异地他乡,遭雷击暴尸荒野。 这是少年的第一世,虽然残疾孤苦仍自强自立,一心帮助乡邻。于是,上天便让他三世的苦一世偿尽,并让他托生在至尊之家,享尽荣华富贵。 在我们的思维逻辑里,作恶者,应立刻受到惩罚,行善者,应立即得到善报,但大自然有它自己的运作规律,有时颠覆常理。 我们看到的,往往只是一个时间片段,拉长时间轴,才能看到真相。 古语说:“人行善,福虽未至,但祸已远行。人行恶,祸虽未至,福已远去”。 思善、行善,虽然未必能立竿见影地看见好的结果,但必能将恶事大事化小、小事化了,悄悄改变你的命运轨迹。 周易中讲:“物有本末,事有终始,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。” 人不是无缘无故来到这个世上的,我们身边的所有关系,都是因果关系。 即使遇人不淑,身处逆境,也应深知,这是我们应该承受的,放平心态,积极面对,但行好事,莫问前程。 生活眷顾行善积德之人 老子说:“天道无亲,常与善人。” 天地不分亲疏,却眷顾行善积德之人。 生活正偷偷奖励善良的人,你也许并不知道一个小小的善举会给你带来怎样的好运。 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一位大师的自传,讲了他一段特殊时期的经历。 他说,那是一段非人的经历,幸好遇见一个狱头,每次提审他时总是“粗心大意”地丢下一些东西,譬如报纸的一角,半个馒头,或是一小片止痛药。 最离奇的是,那个看似凶神恶煞的男人,居然在一次审讯时丢下了一朵野菊花。 大师每次感到绝望时,都是这些“不经意”的消息给了他希望,让他坚信春天马上就要到了。 果然在不久后,他沉冤得雪。 后来,他用他的方式资助了狱头的儿子上大学,并且成了自己的学生。 狱头去世后,大师托人送了一个花圈,对方询问大师挽联如何落款,大师沉默了一会儿说:“一名狱友。” 梁晓声说:“善良不是刻意做给人看的一件事,它是一件愉快并且自然而然的事,就像有时候,善良就是为了心安理得。” 每个伟大的生命都拥有时刻回归善良的能力。幸运或不幸,并非来自他人、他事、他地,而是来自于自己对这一切的想法和做法。 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,积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。 与一个狭隘的心灵相比,善良博爱的心灵能让你走得更远。 古人言:“朝闻道,夕死足矣。” 不惑之年,尝尽生活的酸甜苦辣,五味杂陈,在某个瞬间,突然醒悟。 所谓命运,并非宿命,而是可变之物,即为“立命”。 而善思、善念、善行为修身立命之根本。 善思,让我们做出更好的选择,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; 善念,让我们避开祸端,带给我们最大的福气; 善行,让我们增长智慧,变得更加包容。 爱出者爱返,福往者福来,多种善因,多结善缘,为余生,多积几分福德。 http://www.ttchushu.com/cszq/ ![]()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• 新闻资讯
• 活动频道
更多